关于我们
主营项目
联系我们

全国免费电话:4008-321-995

大 客 户 热 线:13366660995

电话:+86-10-61308255

售后服务:010-61308255

投诉电话:13366660995

邮箱:redcube@163.com

传真:010-61308257-8004

工厂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紫园路13号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应急管理:减负不减责,增效促安全

关键词:应急管理:减负不减责,增效促安全    时间:2025-9-10    点击:35次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无疑是指引方向的明灯。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防线,肩负着重大的职责使命。若形式主义如影随形,即便拥有再精锐的队伍、再先进的装备、再完备的预案,也难以施展拳脚、发挥效能。

 
各级安委会(办公室)作为安全生产领域的议事协调机构,当以此规定为契机,以自我革命的魄力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挣脱传统路径依赖的枷锁,在减负与增效的平衡木上探索出统筹协调的新路径,全力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厘清权责边界,实现从 “行政指令” 到 “制度治理” 的转型
 
《规定》明确禁止议事协调机构向下级发布指令性公文,这一制度性安排精准击中基层治理痛点。各级安委会(办公室)应顺势而为,积极构建 “制度引领 + 专业指导” 的新型工作模式。
 
一方面,对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将那些重复性、临时性的要求提炼升华为具有长期效力的制度规范。例如,通过制定地方性安全生产条例,把危化品安全管理、危险作业等共性问题的处置标准固化为刚性约束,让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建立政策解读和案例指导机制,组织专家团队针对基层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开展点对点的精准指导,将刚性的制度要求转化为柔性贴心的服务举措,实现从层层加码到精准赋能的华丽转身,助力基层在安全监管工作中轻松上阵、高效履职。
 
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从 “人海战术” 到 “智慧监管” 的跨越
 
面对基层普遍反映强烈的 “文山会海” 问题,各级安委会(办公室)应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数字化转型作为破题关键。
 
重点打造集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执法检查(线上监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监管平台,深度融合物联网感知设备、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手段,实现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的实时动态监测,让风险无处遁形。
 
同时,坚决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全面整合不同部门的安全工作基础数据,彻底杜绝重复填报现象,构建起详尽的企业全息画像数据库。借助智能算法精准识别高风险点位,实现监管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形成 “线上监测 + 线下核查” 的新型监管模式,既有效减轻基层填表报数的沉重负担,又显著提升监管效能,真正达成 “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 的良好局面,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插上智慧的翅膀。
 
创新协调机制,构建从 “单打独斗” 到 “系统集成” 的格局
 
减负的内核在于优化治理方式,而非弱化监管责任。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致力于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精心打造 “综合监管 + 专业监管” 的全领域、全系统治理网络。
 
一方面,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精心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大力推行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检查、多方共享” 的检查模式,强化 “四不两直” 检查力度,把检查重点聚焦于企业真实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而非仅仅停留在台账、材料的完善程度上。以浙江省 “综合查一次” 改革为例,其通过科学整合 20 个领域的检查事项,在减少检查频次 60% 的同时,成功将问题发现率提升 45%,为跨部门协同监管提供了生动范例。
 
另一方面,全面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搭建联合指挥平台,实现隐患线索的实时推送和闭环处置整改,凝聚起强大的监管合力,让安全隐患无处藏身,确保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留死角、无缝衔接。
 
夯实基层基础,推动从 “责任下压” 到 “能力共建” 的转变
 
《规定》明确要求防止责任层层下移,这就为各级安委会(办公室)敲响了警钟,必须把基层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科学合理地制定考核方式。
 
要完善评价体系,果断取消不合理的量化指标,如每年必须召开几次会议、上报几份材料等,转而以实际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效果为考核核心标准;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让专业机构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避免内部自我评价的片面性。
 
科学制定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清晰明确基层监管边界,坚决杜绝 “无限责任” 现象的发生。大力推进基层应急管理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按照 “一站多能” 的原则,为基层配备必要的专业装备和应急物资,同时加强 “应消一体化” 建设,促进应急服务站和微型消防站的有机整合。
 
建立专家技术支撑团队,完善 24 小时响应机制,随时为基层提供及时、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支持。通过 “制度赋权 + 资源下沉 + 技术赋能” 的组合拳,切实提升基层早发现、早处置的安全隐患治理能力,有效破解基层 “看得见、管不了” 的治理困境。
 
在此基础上,强化正向激励措施,激发基层干部敢为善为的工作热情;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因客观原因导致的工作疏漏给予合理包容,避免 “一票否决” 制度挫伤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基层保障力度,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装备配备等方面向一线大幅倾斜,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有充足的资源、强劲的能力和高涨的动力,心无旁骛地为安全生产事业保驾护航。
 
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安全生产领域必须深刻领悟减负政策背后的制度逻辑,以系统性思维引领治理方式的深度变革。这不仅是我们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政治担当,更是新时代推进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选择。
 
唯有坚持减负与增效并举、松绑与赋能并重,才能精心构建起企业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全方位治理新格局,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可靠的安全屏障,让安全之花在祖国大地上绚丽绽放。
 
部分内容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联系我们

联系

公司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紫园路13号

免费热线:4008-321-995

大客户热线:13366660995

邮箱:redcube@163.com

传真:010-61308255

商务合作

京ICP备15006317号-2 中红方宁(北京) 供应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Redcube All Right Reserved.

小成本好项目,好项目代理,新奇特项目代理,应急用品加盟,消防用品加盟

户外用品加盟,应急包加盟,急救包加盟,应急好项目加盟,好项目加盟,项目招商